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当春天撞上疫情,你是否常常感到情绪低落、焦虑不安、身体不适?为帮助同学们预防“心灵感冒”,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中心特推出《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指南》。 1.接纳情绪 允许自己有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出现,把这些情绪当成客人,与它们友好相处,也许客人不是那么招人喜欢,但是我们可以给自己关怀,同时相信客人不会带来更多的伤害了。 2.均衡饮食 均衡的饮食能够稳定情绪。研究表明,高油高糖的食物会增加人患焦虑和抑郁的可能性,减少此类食物的摄入量吧,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合理膳食,避免情绪化进食。 3.规律作息 研究表明,长期不规律的睡眠会增加患抑郁的风险。制定一份规律的作息时间表,按时学习、休息,度过有秩序的每一天吧,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 4.理性应对信息 避免过分关注疫情变化而导致警觉反应,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最新疫情信息,控制浏览信息的时间,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5.阅读书籍 看书可以修身养性,比起浏览电子书,建议大家进入图书馆去品味书香,在安静的氛围中,躁动的心很容易沉静下来。 6.寻求人际支持 让人际关系为抗疫助力,主动和老师、同学、家人、朋友沟通,增强情感联结。与老师、同学开展一些活动,如游戏、观影,凝心聚力;与家人、朋友打电话、视频,聊一聊近况,提升亲密感。 7.积极思维 努力发现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不断挖掘自身优势,专注此时此刻,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鼓励自己,“这样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的”“我可以,我能行”“明天会更好”。 8.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为达到肌肉和精神放松的目的所采取的一种行为疗法。常见的放松训练有深呼吸、想象性放松、渐进性肌肉放松等。 9.培养爱好 爱好可以丰富心灵,为生活增添趣味。寻找一个爱好吧,你将收获快乐,也许还能发展出特长。 10.适度运动 运动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可以适当地做一些运动,如做操、瑜伽、打球、八段锦、广场舞等。如果你觉得有些运动比较复杂,推荐给你一种简单的运动——正念行走,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来回地走,调动你的感官感受周围的环境,如观看绿植,倾听风声,并用心感受身体与地面连接的感觉。 文字 | 薛 雪 排版 | 刘凯明 审核 | 叶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