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需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为此,心理中心特推出四期家长课堂,帮助家长树立科学养育观念,培育孩子健康人格。
调查发现,缺乏自信是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为孩子付出一切,不如给孩子一颗自信的心。家长如何帮孩子树立自信呢?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欣赏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家长要善于发现并肯定、赞美孩子,被欣赏会使孩子提高自信心。
2.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让孩子知道家长爱他,并且对他的爱是没有任何条件的。无条件的爱会使孩子自信倍增。
3.不要拿孩子作比较
不要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指出孩子哪里不如人,给孩子贴负面标签,这样会打击他的自信心。可以让孩子和自己比,如现在和过去的自己相比有哪些进步。
4.认真对待孩子的需要
经常忽视孩子的需要,孩子会感到不被重视,容易失去信心。当你不能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的时候,请肯定他的需要,然后耐心和他解释原因,承诺何时何地可以满足他。
5.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
自主选择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在决定一件事的时候,征求孩子的意见,面临选择的时候,给孩子提供选择的范围。比如带孩子买衣服,支持孩子自己挑选颜色和款式。
6.让孩子体验当家
给孩子创造当家的机会,让他感受被家庭所需要,激发自信心。可以给孩子钱,让他采购生活用品,或者让孩子做一顿饭,体验当家做主的滋味。
7.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收拾房间、洗衣服,孩子完成后会很有成就感,有利于增加自信。
8.让孩子多和自信的人交往
鼓励孩子和自信的人交朋友,让孩子观察、学习自信者的行为,当自己不够自信的时候,就想一想自信者应该有怎样的表现。
9.帮孩子制定合适的目标并督促执行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往往会让人失去自信,在和孩子分析其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地确立目标,并制定具体的计划,提醒孩子坚持执行,成功实现目标有助于提高自信水平。
10.让孩子发挥个性中的优势
挖掘孩子个性中的优势并加强培养。比如孩子性子急,就培养他的做事效率;孩子性子慢,就培养他的耐心。个性的不断优化能给孩子带来自信。
11.鼓励孩子发展特长
拥有特长可以增加自信。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特长,并积极、大胆地去展示,掌声会让孩子自信满满。
12.在家展示孩子的奖项和作品
荣誉感能够提升自信心。在家中墙上张贴孩子的奖状、证书,在适宜的地方安置个陈列架,摆放孩子的作品,孩子看到就觉得很自信,想要取得更大的进步。
文字 | 薛 雪
排版 | 刘凯明
初审 | 侯 婷
终审 | 叶建军